【電影評論/影評】從李保田的電影「夜鶯」看對岸家庭關係議題




看中法合作,由李保田、李小冉主演的電影「夜鶯」。

李保田相信有點年紀的人應該不會陌生,就是電視台播了又播、播了又播的「宰相劉羅鍋」裡的劉羅鍋。

這部電影因為是中法合作,導演是法國人,所以當然也在法國上映,據說創下了十萬觀影人次,每六百個法國人就有一個人看過的紀錄(是說好像聽起來也還好)。

「夜鶯」這部電影的故事線非常的簡單,李保田主演的老爺爺非常喜歡養鳥,年輕的時候獨自從陽朔北漂到了北京工作,為了供兒子讀書,還因此沒見上生病的妻子最後一面。他的兒子大學畢業後,成為了知名的設計師,結了婚,生了一個女兒。

但是因為某次出遊,爺爺顧著看鳥,把小孫女弄丟在鳥市裡,從那天起,兩父子開始冷戰,一吵就是四年。

某天,因為兩夫妻都要出差,家裡的幫傭管家又因為兒子結婚要回老家一趟,沒有辦法照顧女兒任幸,於是媽媽便背著先生,把小女兒任幸交給了爺爺照顧。



沒想到,爺爺為了一償帶著養了十八年的鳥兒回老家的心願,居然帶著小孫女搭上了臥鋪火車,就這樣往桂林去。

途中兩人搭錯了車,在山林裡迷了路,原本任性的小女孩,漸漸在這趟旅程中,明白爺爺的心境。而焦急的兒子連絡不上父親也找不到小女兒,只好也往桂林老家去。

說實話這部電影的少了一點細膩度,沒有把父親與兒子,女兒與爺爺之間那種關係的轉折,做非常細膩的鋪陳。

但是拍攝的手法還算是細膩,而夜鶯作為一種象徵,卻也沒有表達出背後的意涵。

這是一部討論對岸中國的家庭關係、夫妻關係、城鄉對比以及社會價值觀的電影,據說現在的對岸年輕人,到沿海工作,孩子往老家送,到了五十多歲,就退休,孩子往沿海去工作,自己留在家裡帶孫子。

這樣的生活如同階級複製,他們賭的,就是電影裡李保田這個角色所期待的結局,兒子出人頭地,一家人都跳脫階級。

但是,很多家庭也失去了父子家人之間那種親密的情感關係,孩子也跟父母產生了巨大的鴻溝。

我想,這是多大的經濟發展都無法挽回的遺憾。

整部電影的看點大概就是李保田的演技,以及刻意置入的桂林風光,桂林風光確實絕美,電影不停地把桂林的山水與北京的市街、新型的電子通訊設備的畫面,進行對比,但並沒有直接說明兩者的好壞,只是把故事線放回老爺爺的身上。

最終老爺爺選擇回到老家住在老房子裡,也不再養鳥,但是帶著新型的IPHONE,不時和小孫女通話。

如果要我說的話,這部電影可惜在細節沒有好好細膩的,交代清楚,也少了一個強烈的轉折來營造出張力。



但這部電影想要談的議題,確實是對岸中國很值得談的一個議題,電影裡不斷地用明亮光鮮新穎的意象,對比內陸城市哪種傳統質樸的人味。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說,家庭關係的疏離,才是中國應該要思考的問題,人畢竟是群居的動物,而中華文化圈是最重視人我之間的關係性,我認為這也是導演想要透過電影所表達的意涵,作為文化他者,這種關係性的生活方式,是極其特殊的。

我認為台灣也在歷經某種關係的轉變,很可能是更為強烈的,是一種世代間的不認同,因為某些世代承接了經濟發展的優勢,掌握了資源,而正要成為社會中堅的這個世代,卻必須要開始承受台灣發展停滯不前的苦果。

這大概就是不是城市山水,所能輕易對比點出的大問題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