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這幾年,我開始把打籃球,當做一種哲學來看待,或是當成一種體道的慢長過程,因為籃球的技能是隨著身體老化而會慢慢消失的,但我經常在球場見到那種超越年齡限制的老球皮,據說史作檉先生也打籃球,而且他年齡很大了。籃球之於體道,是沒有勝負優劣這個概念在裡面的,而是在每一個關鍵的當下,做好每一個該做的事。這就是活在當下,我大一就在啟蒙恩師的課堂上聽過這段話,當時不明白,這就是活在當下,每一個起心動念,都只是在當下最恰當的一種方式。
一個月沒去打球,因為趕研究計畫,今天終於趕到了一個段落,可以去打籃球。一到了球場我就覺得不妙,身體是不會騙人的,沒有球感還是其次,更可怕的是,我可以明顯感覺到體能因為休息太久而下滑,很多動作因此做不順,或是做不出來。於是我跟自己說,今天不要做多餘的事,讓身體來主導一切。
就只有這句話,今天不要做多餘的事,讓身體來主導一切。聽起來雖然有點A但其實不是。結果出乎意料,今天大概是我這幾個月去室內打全場打最順手的一次,無論是切入、投籃或是傳球,受到的阻礙都比前幾次少很多。
我想起當兵時的朋友,有一次跟他去打籃球,他切入過了第一個人,轉身甩開協防的另一個人,再換手拉竿,晃過了補防想追鍋子的第三個人,把球反手擦板放進了籃框裡。那天晚上我看了他表演了一晚,回家前我問他,你怎麼預料到對手會協防,又怎麼能即時的做出那些動作?
他的回答頗有禪意,他說,身體會自己做出反應,我只要把每一件事在每一個時間點內做好就好,空檔投籃,投進了對手就會貼上來,自然就會好切過防守者,協防的人往前衝,我只要稍微換個邊,就能甩開他,因為他的力量收不回來,手感來了,身體熱開了,自然能夠擦板進球。
把一件事做好,就會做好其他的事,讓身體帶領你。
寫到這裡,我想起《末代武士》裡的阿湯哥。阿湯哥有一場戲是用木刀單挑真田廣之,不斷失敗後,領主的兒子告訴阿湯,你想太多了,要No Mind。於是下一幕,阿湯閉上雙眼,讓劍帶領著他的身體,最後跟真田廣之打成了平手。
生活就是一種哲學,其實是這個意思,但這種哲學不是邏輯思辨的那種,而是一種中國式的哲學,就是活在每一個當下,在那個當下,做好該做的事。到了某些時刻,我們要懂得接受,現在的我們其實只能做好某些事,而且能做的事會越來越少,因此我們要更懂得珍惜,活在當下,把能做的事做好,不再想那些我們做不到的。
圖片來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