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再談言論自由




這幾天跟好多朋友聊天有關網路言論的問題。有人說她在網路上貼了一篇舊文,卻被學歷比較高的朋友批評,說他沒有資格說那樣的話。學弟在網路上撰文,也被警告這樣的言論太過尖銳。幾個月前認識的學友,學養豐富、敦懇篤實,經常把想法行諸文字,我勸他公開,他卻總是婉拒。

  言論究竟有沒有自由?憲法明文規定,人民有言論自由,你可以講,人們也該尊重你有講出來的權力,但是,講出來就意謂著,聽聞者也有批評你的權力。在高位者講出來,批判他的,就是輿論;在家裡講出來,跟你言語交鋒的,就是你的家人;在網路上講出來,來筆戰的就是鄉民。

  言論真的有自由嗎?如果你講出了一段話,卻被你的父親站在一個家長的角度批評,在網路上講出你的政治立場,卻受到反對意見的鄉民號召洗版,抒發心情的網誌,卻被高學歷的朋友批評。受到這些挑戰後,你就放棄了發表意見的權力,害怕受到朋友評議,覺得應該藏拙,於是把那些想法都放在心底,於是某個小社群中的聲音開始趨向於人多的那一邊。

  這大概是現今言論風向的現狀,大的、有聲量的人或媒體說話,被看見之後,支持者快速集結,成為言論群體,一陣鼓譟後,這一塊言論彷彿成為具有代表性的真理。但是這些言論真的是正確的,或是說,真的是比較趨近於真實現狀的嗎?我想恐怕不是,那只是聲音大罷了。這就是齊克果說過的,真理即為群眾。

  要打破這樣的現狀,很可能就需要很多的勇氣以及理念,如果你深信自己的想法是有價值的,你就要往兩個方向走:

  第一、往內不斷地反省自己的想法,琢磨它,找很多的資料來支撐你的論述,一方面自我批判,一方面建構出更強大且牢不可破的論述,但是要保持一定的開放性,永遠允許自己的想法被推翻更新。

  第二、內部磨出了想法以後,就真誠地把你自己想說的東西丟出來,持續的說,慢慢地由點到面,構成屬於你自己的觀點。

  第三、面對批判與挑戰,除了不理性的叫罵之外,都要把那些批評放回心中反思,並且承認自己的錯誤,補足那些缺失。

  最後要說,但應該這是最先也是最重要的,找到你真正想說的東西,把自己的生命投入進去,找到你真正想捍衛的理念,把自己的靈魂丟進去,論辯的本身就是嚴肅的,但不一定是殺伐的,有些堅持卻又非常柔軟而有開放性,持續說下去卻又不固執,說穿了,論辯本身就是一種中庸之道,以理說之,以禮輔之,誠之,信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