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為什麼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
這裡是立基在電影「黑暗騎士」與「鋼鐵英雄」系列上來思考,因為我沒研究漫畫,我也做了跨文本的假設,預設前作電影雖未必是同樣的系列或世界觀,但前述作品卻會在系譜上,給後起的作品帶來影響。如果不認同這點的朋友,倒是可以跳過後面的文字。
因為即便我不特別地談,以台灣多數人對於電影的口味看來,這部電影必然會有非常好的票房。
但是,我總認為它並不應該套上「復仇者」模式,也就是大家抱著一部電影看完所有英雄大亂鬥的想法而去看這部電影,對《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這樣的作品來說,那會非常地可惜。
假設你有看過前傳《超人:鋼鐵英雄》,你會發現,這個超人有別於已往人們心中對超人既有的想像,亨利卡維爾這個選角非常地有意思,他讓超人帶有一種憂鬱之感,不同於以前我們在電影或影集裡看,總是露齒微笑、碰到電話庭就變身的克拉克。
因為在《超人:鋼鐵英雄》裡的超人,始終存在著一種身份認同與自我選擇的雙重衝突,一方面,他知道自己有能力,且超乎一般人非常地多,另一方面,他也對自己是否要成為一個傳統英雄,也就是安摳班說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感到有一種懷疑。
圖片來源
因為能力越大的存在,是會給周身的人們,帶來很多麻煩的,這是以往我印象中的超人影集與電影,比較沒有著墨的部分,它們總是給人們一個美好的形象,卻沒有告訴你,維持那個樣態,需要多大的犧牲。當然,這僅限於影集跟電影,我對漫畫本身龐雜的架構沒有研究。
所以,我們可以說,所謂的「鋼鐵英雄」,其實是帶有很深的自我追尋與選擇的過程,最終,他找到了他的價值,願意為此而戰,而成為了一種「正面的存在」,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用負面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即便對方是惡徒。
相對來說,倘若看過《黑暗騎士》系列,也會發現這個蝙蝠俠跟以往的不太一樣。在之前的蝙蝠俠電影,也僅只把布魯斯偉恩的身世略微帶過,並沒有像《黑暗騎士:開戰時刻》中,對於布魯斯偉恩因為蝙蝠而造成他的雙親死亡等過程,進行非常細膩的交帶。
這個過程為什麼重要,因為布魯斯偉恩必須承受,他的雙親是死於他莫名的恐懼,而唯有克服這個恐懼,布魯斯偉恩才能真正地從自己所造成的錯誤中解放出來,換句話說,蝙蝠俠的形成,跟前述的「鋼鐵英雄」一樣,兩部作品都在強調「自我」與探索反思生命的過程。
圖片來源
但,為什麼兩位英雄,走上不同的道路,而導致導演在「正義曙光」中,給他們開戰的理由。
這要回溯到《蝙蝠俠:黑暗騎士》這部電影,在「黑暗騎士」中,無論是布魯斯偉恩還是蝙蝠俠,都受到小丑這個角色的無情玩弄,在此之外,正義的行列裡,還有一個檢察官哈維的角色,然而,在一連串的事件後,哈維這個角色起了性格上的變化,而蝙蝠俠為了讓高譚市民不至於對正義失望,毅然承擔起責任,讓自己變成了帶有性格汙點的「黑暗騎士」。
黑暗騎士,決定了蝙蝠俠的正義,就是與一般狀態不同的,更跟超人那種「光明的正義」迥然有別,於是,兩方因為正義的詮釋性而開戰的合理性就出現了。
圖片來源
在我看來,這兩部電影,經過前傳系列的鋪陳,在過程中,形塑出兩種經過選擇後的價值觀,而在這價值核心之外的超人對上蝙蝠俠,是一般人會想要看的重點,但在內在的意義來說,那就是對於這個世界的一種隱喻,我們都懂得正義需要無暇潔白、不容有一絲汙點,但在經驗的世界中,所有的正義都是灰色的,這其中的拉扯與對立,反射到電影之中,才是這部電影想要帶給人們的反思。
唯一的失望之處是,我非常喜歡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我覺得他是最好的布魯斯偉恩,也是最好的蝙蝠俠,沒有之一。
Ian討厭想標題

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