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影評】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Oslo, 31. august)長鏡頭下,一種存在主義式的生命反思



那是一種與世隔絕的、幽深的孤寂。

今天看的是《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這部電影本來一上映那一年我就要去看,後來我一直誤以為片商會假掰的讓它在八月三十一日上映,沒想到,我去看的時候,它七月底就下片了。於是買了DVD但也就一直放著沒看。

先說它不是一個很有趣的電影,開頭就預言了結束必然是死亡,奧斯陸長大的安德斯,因為染上了毒癮而進了勒戒所,就在快成功戒除毒癮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才是這個世界中,最需要被戒除掉的人。

這個故事的主角非常地纖細敏感,而且非常地有才華、受過良好的教育,能夠彈鋼琴還能寫作,交往的朋友也都不是等閒之輩,他的家庭也給他非常好的教育,但最悲傷的是,他在這樣子的環境中,居然迷失在酒精與毒品的世界裡。


圖片來源

故事開始於安德斯嘗試在湖邊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失敗了,因為他對這個世界還有一絲絲的期望,於是他試著回到原本的世界中,當他從勒戒所走出來,試著去聯絡他原本的朋友與家人以及前女友們,突然發現,這段他迷失的時間所帶來的空白比他想像中的大,他的朋友們開始投入自己的生活、婚姻與工作中,而他正要離開勒戒所,面對自己未知的人生。

他的姐姐不願意見他,而他的父母正準備賣掉房子搬離奧斯陸,這個他從小長大的美麗城市,最終,他發現他對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一絲真實的情感,於是,他選擇再次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非常喜歡男主角的演出方式,這部電影用了很多長鏡頭,也捨棄了穩定器,用了很多手持或肩扛的視角,來營造男主角的虛無與不確定之感,電影中段,當男主角對於這個世界感到失望,然後重拾酒精的時候,片中的電音也配的恰當好處,讓看電影的人隨著音樂的低音節奏慢慢低迷失,最終,走向男主角生命的終站,在男主角選擇死亡之前,導演安排了一段長鏡頭的戲,他先回到舊家,彈了一段鋼琴,然後走到廚房喝了水,最後在自己手臂上,注射了過量的毒品,隨後靜靜地躺在自己的房間。


圖片來源

我不願意歌頌死亡本身,但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必然指向了這個結局,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幫助安德斯逃離存在的幽深虛無。

每當他看一次鏡頭,我都被他眼神裡那一種深邃的孤獨給刺中,他的眼神裡有一個世界,一個沒有陽光、沒有真正的朋友、沒有家人、沒有愛的世界,更悲傷的是,他不怨恨這一切,只是靜靜的接受生命即將以一種方式,沒有情緒的走到盡頭。

看完覺得非常喜歡。


留言